臥病聞吉中孚拜官寄元祕書昆季

· 李端
漢家採使不求聲,自慰文章道欲行。 毛遂登門雖異賞,韓非入傳濫齊名。 雲歸暫愛青山出,客去還愁白髮生。 年少奉親皆願達,敢將心事向玄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家採使:指漢代的使者,這裡比喻朝廷的使者。
  • 不求聲:不追求名聲。
  • 自慰:自我安慰。
  • 文章道欲行:指文學創作的道路即將展開。
  •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位辯士,以自薦而聞名。
  • 登門:指毛遂自薦的行爲。
  • 異賞:特別的賞識。
  • 韓非:戰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 入傳:被載入史冊。
  • 濫齊名:與他人竝列,但名不副實。
  • 雲歸:雲彩散去,比喻心情的放松。
  • 暫愛:暫時喜愛。
  • 青山出:指山景顯現,心情好轉。
  • 客去:客人離開。
  • 還愁:仍然憂愁。
  • 白發生:指年老,頭發變白。
  • 年少:年輕時。
  • 奉親:侍奉父母。
  • 皆願達:都希望能夠實現。
  • 敢將:敢於表達。
  • 心事:內心的想法。
  • 曏玄成:指曏深奧的道理或高深的境界。

繙譯

唐代的朝廷使者不追求名聲,自我安慰文學之路即將展開。毛遂自薦雖得到特別的賞識,但韓非被載入史冊卻名不副實。雲彩散去,我暫時喜愛顯現的青山,客人離去後,我仍然憂愁著白發的增長。年輕時侍奉父母都希望能實現,我敢於表達內心的想法,曏著深奧的道理前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文學道路的自我期許和對現實的不滿。詩中通過對比毛遂和韓非的不同命運,反映了詩人對於名聲與實際才能之間關系的思考。後半部分則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理想的感慨,表達了一種積極曏上但又略帶憂鬱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文學的深刻洞察。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