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書事寄薛戴

· 李端
朔雁去成行,哀蟬響如昨。 時芳一憔悴,暮序何蕭索。 笑語且無聊,逢迎多約略。 三山不可見,百歲空揮霍。 故事盡爲愁,新知無復樂。 夫君又離別,而我加寂寞。 惠遠縱相尋,陶潛祗獨酌。 主人恩則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見提攜,因循成蹇剝。 論邊書未上,招隱詩還作。 貴者已朝餐,豈能敦宿諾。 飛禽雖失樹,流水長思壑。 千里寄瓊枝,夢寐青山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朔雁:北方的大雁。朔(shuò),北方。
  • 哀蟬:悲鳴的蟬。
  • 暮序:晚鞦。序,時序。
  • 揮霍:浪費,虛度。
  • 惠遠:指惠子,古代賢人,這裡可能指朋友。
  • 陶潛:東晉詩人陶淵明,以隱居著稱。
  • 蹇剝:睏頓,不順利。蹇(jiǎn),睏難;剝,不利。
  • 招隱:招人歸隱。
  • 瓊枝:比喻美好的詩文或人才。
  • 夢寐:夢中。

繙譯

北方的大雁排成行飛去,悲鳴的蟬聲倣彿昨日重現。 時令的花草已顯憔悴,晚鞦的景象何其蕭索。 笑語雖在卻覺無聊,相逢時多敷衍了事。 三座仙山遙不可見,百年光隂徒然虛度。 往事盡成憂愁,新知不再帶來快樂。 你又要離我而去,而我將更加寂寞。 即使惠子來尋我,我也衹能像陶淵明那樣獨自飲酒。 主人的恩情雖厚,我這客人卻才疏學淺。 曲折中得到提攜,卻因循守舊而睏頓。 論及邊疆的信還未寄出,招人歸隱的詩卻已作成。 權貴們已用過早餐,怎能期待他們履行昨夜的承諾。 飛鳥雖失去了棲息的樹,流水卻長久思唸著深穀。 千裡之外寄去美好的詩文,夢中常思戀著青山的城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哀愁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朔雁”、“哀蟬”等意象烘托出鞦日的淒涼,與“時芳一憔悴,暮序何蕭索”共同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詩人在描述與友人的交往時,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曏往,如“三山不可見,百嵗空揮霍”反映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失望。最後,詩人通過“千裡寄瓊枝,夢寐青山郭”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唸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李端

李端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嘉祐從侄。少居廬山,師從名僧皎然學詩。大曆五年中進士,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終官杭州司馬。晚年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約卒於興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後數年。子李虞仲。據說李端曾在駙馬郭曖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喬億以爲李端詩「思致彌清,徑陌迥別,品第在盧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傳世作品有《李端詩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