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 杜甫
丈人駿馬名胡騮,前年避胡過金牛。 回鞭卻走見天子,朝飲漢水暮靈州。 自矜胡騮奇絕代,乘出千人萬人愛。 一聞說盡急難材,轉益愁向駑駘輩。 頭上銳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 始知神龍別有種,不比俗馬空多肉。 洛陽大道時再清,累日喜得俱東行。 鳳臆龍鬐未易識,側身注目長風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胡騮(hú liú):古代西域產的駿馬。
  • 金牛:地名,今四川省廣元市。
  • 回鞭:掉轉馬頭。
  • 靈州:地名,今寧夏靈武市。
  • 自矜(zì jīn):自誇。
  • 駑駘(nú tái):劣馬。
  • 銳耳:尖銳的耳朵。
  • 批秋竹:形容耳朵尖銳如劈開的秋竹。
  • 高蹄:指馬蹄強健。
  • 削寒玉:形容馬蹄堅硬如削成的寒玉。
  • 鳳臆龍鬐(fèng yì lóng qí):形容馬的胸脯和鬃毛像鳳凰和龍一樣。

翻譯

丈人有一匹名叫胡騮的駿馬,前年爲了躲避胡人的侵擾,騎着它過了金牛。 掉轉馬頭回去見天子,早上在漢水邊飲水,晚上就到了靈州。 自誇這匹胡騮是絕世奇馬,騎出去千人萬人都喜愛。 一聽說到急難時的好馬,就更加愁那些劣馬。 它的耳朵尖銳如劈開的秋竹,腳下強健的蹄子堅硬如削成的寒玉。 才知道神龍般的馬確實有特別的品種,不像那些普通的馬只是肉多。 在洛陽大道上,再次看到它時,連日來都高興地一起向東行。 它那鳳凰般的胸脯和龍一樣的鬃毛不易識別,側身注目時,彷彿長風隨之而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鄠縣丈人所擁有的胡騮馬的非凡品質和風采。通過對比胡騮與普通馬的差異,詩人讚美了胡騮的卓越與不凡。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如「銳耳批秋竹」、「高蹄削寒玉」,增強了詩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駿馬的喜愛和對速度與力量的嚮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