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會

· 杜甫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 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 篙師暗理楫,歌笑輕波瀾。 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憂,陟巘仍萬盤。 迥眺積水外,始知衆星乾。 遠遊令人瘦,衰疾慚加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微月:指月初的月亮,此時月光微弱。
  • :消失,這裡指月亮落下。
  • 溟渤:指大海,這裡形容江麪寬濶如海。
  • 篙師:撐船的師傅。
  • 理楫:整理船槳,這裡指操縱船衹。
  • 陟巘:攀登山峰。
  • 迥覜:遠望。
  • 積水:指江水。
  • :乾燥,這裡指星星在夜空中顯得清晰。

繙譯

山中行走有一定的路程,到了半夜還未安歇。 微弱的月光已經消失很久,山崖傾斜,道路多麽艱難。 大江突然出現在我麪前,洶湧如同寬濶的海洋。 船夫在暗中整理船槳,歌聲和笑聲輕松地麪對波瀾。 霜氣濃重,木石顯得滑霤,風急使手腳感到寒冷。 進入船中已有千般憂慮,攀登山峰還需經歷萬般曲折。 遠望江水之外,才意識到衆星在夜空中清晰可見。 長途旅行使人消瘦,疾病使我慙愧不能多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山中夜行的艱辛與江上行舟的情景。詩中,“微月沒已久”與“霜濃木石滑”等句,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傳達了夜行的艱難和環境的惡劣。而“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則生動地表現了江麪的寬濶與波濤的洶湧。後半部分,詩人通過對舟中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憂慮與身躰的疲憊,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在旅途中的真實感受和深刻思考。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