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 杜甫
長陵銳頭兒,出獵待明發。 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 未知所馳逐,但見暮光滅。 歸來懸兩狼,門戶有旌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陵:指漢高祖劉邦的陵墓,這裏借指長安。
  • 銳頭兒:形容人的頭尖,這裏指的是獵人。
  • 明發:天明出發。
  • 騂(xīng)弓:紅色的弓。
  • 金爪鏑(dí):金屬製成的箭頭。
  • 蹴(cù):踏。
  • 馳逐:追逐。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代表身份和權力。

翻譯

長安的尖頭獵人,天一亮就出發去打獵。 他手持紅色的弓,箭頭是金屬製成的,騎着白馬踏過微雪。 我不知道他在追逐什麼,只看見暮色漸漸消失。 歸來時,他懸掛着兩隻狼,家門口掛着代表身份的旌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長安城外獵人出獵的情景。詩中,「長陵銳頭兒」形象地勾勒出了獵人的特徵,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則生動地描繪了獵人裝備的精良和出獵時的英姿。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未知所馳逐,但見暮光滅」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獵人行動的神祕,最後以「歸來懸兩狼,門戶有旌節」作爲結尾,既展示了獵人的收穫,也暗示了他的社會地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展現了唐代社會的一個側面。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