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龕

· 杜甫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蜺。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雲梯。 爲官採美箭,五歲供樑齊。 苦雲直簳盡,無以充提攜。 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龕(kān):石制的神龕或供奉神像的小石室。
  • 熊羆(pí):熊的一種,這裏泛指野獸。
  • (xiāo):吼叫。
  • 虎豹:泛指猛獸。
  • (háo):大聲叫。
  • (róng):一種小型的猴。
  • 昏無日:天色昏暗,看不見太陽。
  • 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 虹蜺(ní):彩虹。
  • 雲梯:高聳入雲的梯子,這裏形容梯子很高。
  • (gǎn):箭桿。
  • 提攜:攜帶。
  • 漁陽騎:指安史之亂中的叛軍。
  • 颯颯(sà sà):形容風聲或馬蹄聲。
  • 烝黎(zhēng lí):百姓。

翻譯

熊和羆在我東邊吼叫,虎和豹在我西邊嚎叫。 我身後鬼魂長嘯,我前面狨猴又啼。 天寒地凍,昏暗無光,山遠路迷。 駕車來到石龕下,仲冬時節竟見彩虹。 砍竹子的人是誰,悲歌着攀上高高的梯子。 爲了官府採集美箭,五年間供應給梁齊。 他們苦訴直箭桿已盡,無法再提供攜帶。 奈何漁陽的騎兵,颯颯作響,驚擾了百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深山中的孤寂與恐懼,以及對戰亂時期百姓苦難的同情。詩中通過熊羆、虎豹、鬼魂和狨猴的叫聲,營造出一種荒涼、恐怖的氛圍。天寒地凍、山遠路迷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寂無助的感覺。詩的後半部分轉向對戰亂的描寫,通過伐竹者的悲歌和漁陽騎兵的驚擾,反映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深刻反思和對百姓的深切同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