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陸肱往太原

· 李頻
幷州非故國,君去復尋誰。 獫狁方爲寇,嫖姚正用師。 戍煙來自號,邊雪下無時。 更想經綿上,應逢禁火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幷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 故國:指故鄉或原來的居住地。
  • 獫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常被視爲邊疆的威脅。
  • 嫖姚:形容軍隊行動迅速,這裏指軍隊。
  • 戍煙:邊疆戍樓上升起的煙,象徵戰爭或邊防。
  • 禁火期:指寒食節期間,禁止生火做飯的習俗。

翻譯

幷州並非你的故鄉,你去了還能找誰相伴。 獫狁族正成爲邊疆的威脅,嫖姚般的軍隊正在用兵。 邊疆的戍樓上升起了烽煙,邊地的雪下得沒有定時。 更想你經過綿山時,應該會遇到寒食節的禁火期。

賞析

這首詩是李頻送別友人陸肱前往太原的作品。詩中,李頻表達了對友人離鄉背井的關切與不捨,同時也描繪了邊疆的緊張局勢和荒涼景象。通過「獫狁方爲寇,嫖姚正用師」的描述,詩人展現了邊疆的戰事頻繁,而「戍煙來自號,邊雪下無時」則進一步以邊疆特有的景象,加深了離別的淒涼氛圍。最後,詩人想象友人經過綿山時,正值寒食節,禁火期的習俗更增添了一絲哀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旅途的擔憂和思念之情。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