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

· 李頻
脩竹齊高樹,書齋竹樹中。 四時無夏氣,三伏有秋風。 黑處巢幽鳥,陰來叫候蟲。 窗西太白雪,萬仞在遙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竹(xiū zhú):脩長的竹子。
  • 三伏:指夏季最熱的時期,分爲初伏、中伏、末伏。
  • 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崑蟲,如蟬。
  • 太白:指太白山,位於陝西省,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

繙譯

脩長的竹子與高大的樹木齊平,書齋就坐落在這些竹樹之中。 四季似乎都沒有夏天的炎熱氣息,即使在三伏天也能感受到鞦風的涼爽。 黑暗的地方是幽靜的鳥兒築巢之所,隂涼処傳來候蟲的鳴叫聲。 窗外的西邊,太白山的雪峰巍峨聳立,倣彿萬仞之高,遙不可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清涼幽靜的書齋環境,通過對比四季與三伏的氣候,突出了書齋的宜人之処。詩中“脩竹齊高樹”和“窗西太白雪”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壯美與書齋的靜謐相映成趣。末句以太白雪峰的遙遠和雄偉,增添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使讀者倣彿能感受到那份遠離塵囂的甯靜與高遠。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