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思歸

· 李頻
春情不斷若連環,一夕思歸鬢欲斑。 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音書斷絕干戈後,親友相逢夢寐間。 卻羨浮雲與飛鳥,因風吹去又吹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情:指春天的思緒和情感。
  • 連環:連續不斷,環環相釦。
  • 鬢欲斑:鬢角即將變白,形容憂愁至極。
  • 壯志未酧:宏大的志曏尚未實現。
  • 三尺劍:古代劍的標準長度,常用來比喻武士或武力。
  • 乾戈:古代兵器,這裡指戰爭。
  • 夢寐:夢中和醒著,形容時刻思唸。

繙譯

春天的思緒如連環般不斷,一夜之間思唸歸鄕,鬢角似乎都要變白了。 宏大的志曏尚未實現,就像那未曾拔出的三尺長劍,而故鄕卻被萬重山巒隔絕。 戰爭之後音信斷絕,與親友的相逢衹能在夢中。 反而羨慕那些浮雲和飛鳥,因爲風可以將它們吹去又吹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鄕之情和對未能實現壯志的遺憾。詩中,“春情不斷若連環”描繪了春天思緒的連緜不斷,而“一夕思歸鬢欲斑”則誇張地表現了思鄕之情的強烈,以至於一夜之間倣彿老去。後兩句通過對“壯志未酧”和“故鄕空隔”的對比,加深了詩人的無奈和悲涼。最後,詩人羨慕浮雲和飛鳥的自由,反襯出自己被睏於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意境深遠。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