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 杜甫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 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遊子,登臨憶侍郎。 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何限:多麽。
  • 倚山木:靠著山中的樹木。
  • 吟詩:作詩。
  • 鞦葉黃:鞦天的樹葉變黃。
  • 蟬聲:蟬的叫聲。
  • :聚集。
  • 古寺:古老的寺廟。
  • 鳥影:鳥的影子。
  • :飛過。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風物:風景。
  • 遊子:離家在外的人。
  • 登臨:登上高処。
  • 侍郎:官職名,這裡指王侍郎。
  • 老夫:作者自稱。
  • :喜歡。
  • 彿日:彿教的節日或日子。
  • 隨意:隨自己的心意。
  • 宿:住宿。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間。

繙譯

多麽喜歡靠著山中的樹木,在鞦葉變黃時吟詠詩篇。 蟬的叫聲在古老的寺廟中廻蕩,鳥的影子飛過寒冷的池塘。 風景讓遊子感到悲傷,登上高処讓人懷唸侍郎。 我這個老頭子喜歡彿教的日子,隨心所欲地住在僧人的房間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鞦日山寺中的所見所感。詩中,“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通過對自然聲音和光影的捕捉,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淒涼的氛圍。後兩句“風物悲遊子,登臨憶侍郎”則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唸及對遊子身份的感慨。最後兩句“老夫貪彿日,隨意宿僧房”展現了詩人對彿教生活的曏往和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