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 杜甫
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 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 良會不復久,此生何太勞。 窮愁但有骨,羣盜尚如毛。 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贈袍。 沙頭暮黃鴣,失侶自哀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壑(wàn hè):無數的山穀。
  • 千崖(qiān yá):許多山峰。
  • 浮舟:乘船。
  • 郡郭(jùn guō):城市的郊外。
  • 良會:美好的聚會。
  • 窮愁:睏苦憂愁。
  • 但有骨:形容極度貧睏,衹賸下骨架。
  • 群盜:衆多的盜賊。
  • 沙頭:沙灘邊。
  • 黃鴣(huáng gū):一種鳥,這裡指黃鸝。
  • 失侶:失去伴侶。
  • 哀號(āi háo):悲傷地呼喊。

繙譯

無數山穀中樹木的聲音廻蕩,千山萬峰間鞦天的氣息高遠。 乘船離開城市的郊外,與朋友在江邊共飲告別酒。 美好的聚會不會持續太久,這一生爲何如此辛勞。 睏苦憂愁中衹賸下瘦弱的身軀,而盜賊卻多如牛毛。 我的舅舅不捨地與我分手,使君則寒冷中贈我袍子。 沙灘邊,黃昏時分,黃鸝孤獨地哀鳴,失去了伴侶,獨自悲傷地呼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杜甫在王閬州宴會上與十一舅分別時的深情。詩中,“萬壑樹聲滿,千崖鞦氣高”以宏大的自然景象開篇,營造出一種遼濶而淒涼的氛圍。後文通過對“良會不複久”和“窮愁但有骨”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短暫和命運多舛的感慨。結尾処的“沙頭暮黃鴣,失侶自哀號”則巧妙地以黃鸝的孤獨哀鳴,象征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哀傷。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深邃與悲愴。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