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青草湖

· 杜甫
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爲名。 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 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
拼音

所属合集

#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槳:停泊船槳,指船隻停泊。
  • 郵簽:古代用於傳遞文書的標識,此處指水路傳遞的文書或消息。
  • 倚薄:靠近,貼近。
  • 遞微明:逐漸變得微弱的光亮。

翻譯

洞庭湖的美景依舊在眼前,青草湖繼而以其名聞名。 船隻停泊,依靠農事,水路傳遞的消息報告着行程。 寒冷的冰塊爭相靠近,雲層與月光交替着微弱的光亮。 湖中的雁兒成雙成對地起飛,人們因爲北方的徵召而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杜甫在青草湖畔的夜晚所見所感。詩中,「洞庭猶在目」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洞庭美景的留戀,也暗示了青草湖與洞庭湖的緊密聯繫。後文通過「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展現了詩人對農事和水路行程的關注,體現了其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詩中的「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則巧妙地描繪了夜晚湖面的景象,寒冷的冰塊與微弱的月光交織,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最後,「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不僅描繪了湖面的動態景象,也隱含了人們對北方徵召的無奈與離別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之美。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