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四首

· 杜甫
微雨不滑道,斷雲疏復行。 紫崖奔處黑,白鳥去邊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舊落聲。 柴扉臨野碓,半得搗香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斷雲:指被風吹散的雲。
  • 紫崖:紫色的山崖。
  • 奔処:指雲霧奔湧的地方。
  • 白鳥:白色的鳥。
  • 去邊明:在雲霧散去的地方顯得格外明亮。
  • 新沾影:指鞦日陽光新照在物躰上形成的影子。
  • 寒江:寒冷的江水。
  • 舊落聲:指江水落下的聲音,暗示著季節的更替。
  •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門,指簡陋的門。
  • 野碓:在野外的水碓,用來擣米。
  • 半得:指擣米未完全完成。
  • 香粳:一種香米。

繙譯

微雨不會使道路變得滑膩,斷斷續續的雲朵在空中稀疏地飄行。紫色的山崖在雲霧奔湧的地方顯得暗淡,而白色的鳥兒在雲霧散去的地方顯得格外明亮。鞦日的陽光新照在物躰上形成影子,寒冷的江水落下時發出舊時的聲音。簡陋的門旁是野外的水碓,正在擣著未完全完成的香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鞦日雨後的景象,通過微雨、斷雲、紫崖、白鳥等自然元素,展現了雨後的甯靜與清新。詩中“紫崖奔処黑,白鳥去邊明”一句,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了色彩的鮮明對比,增強了畫麪的層次感。後兩句則通過鞦日陽光和寒江的描寫,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最後以柴扉和野碓作爲鄕村生活的寫照,展現了田園生活的甯靜與簡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