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常侍

· 戎昱
旌旗曉過大江西,七校前驅萬隊齊。 千里政聲人共喜,三軍令肅馬前嘶。 恩沾境內風初變,春入城陰柳漸低。 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旌旗(jīng qí):古代用羽毛裝飾的軍旗,用以指揮或開道。
  • 七校:指七支軍隊,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 三軍:古代指步兵、騎兵、車兵,後泛指軍隊。
  • 令肅:命令嚴明。
  • 桃李:比喻培養的學生或推薦的人才。
  • 成蹊(chéng xī):比喻爲人真誠,嚴於律己,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翻譯

清晨,旌旗飄揚,大軍渡過大江之西,七支軍隊在前方開路,萬隊人馬整齊劃一。千里之外,政令聲名遠揚,人們共同歡喜,三軍命令嚴明,戰馬在馬前嘶鳴。恩澤遍佈境內,風氣初變,春意進入城陰,柳樹漸漸低垂。桃李無需再種,早知門下已培養出衆多人才,如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軍容嚴整、政聲遠播的壯麗畫卷。通過「旌旗曉過大江西,七校前驅萬隊齊」展現了軍隊的威武氣勢,而「千里政聲人共喜,三軍令肅馬前嘶」則傳達了政令嚴明、民心所向的景象。後兩句「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巧妙運用比喻,表達了李常侍培養人才的成效,彰顯了其德高望重的形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讚美了李常侍的政績,也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寧、社會和諧的嚮往。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遊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曆二年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後流寓湖南,爲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爲辰州刺史。後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遊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