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旌旗(jīng qí):古代用羽毛裝飾的軍旗,用以指揮或開道。
- 七校:指七支軍隊,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
- 三軍:古代指步兵、騎兵、車兵,後泛指軍隊。
- 令肅:命令嚴明。
- 桃李:比喻培養的學生或推薦的人才。
- 成蹊(chéng xī):比喻爲人真誠,嚴於律己,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翻譯
清晨,旌旗飄揚,大軍渡過大江之西,七支軍隊在前方開路,萬隊人馬整齊劃一。千里之外,政令聲名遠揚,人們共同歡喜,三軍命令嚴明,戰馬在馬前嘶鳴。恩澤遍佈境內,風氣初變,春意進入城陰,柳樹漸漸低垂。桃李無需再種,早知門下已培養出衆多人才,如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軍容嚴整、政聲遠播的壯麗畫卷。通過「旌旗曉過大江西,七校前驅萬隊齊」展現了軍隊的威武氣勢,而「千里政聲人共喜,三軍令肅馬前嘶」則傳達了政令嚴明、民心所向的景象。後兩句「桃李不須令更種,早知門下舊成蹊」巧妙運用比喻,表達了李常侍培養人才的成效,彰顯了其德高望重的形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讚美了李常侍的政績,也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寧、社會和諧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