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蘆子

· 杜甫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邊兵盡東征,城內空荊杞。 思明割懷衛,秀巖西未已。 回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 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 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 近聞昆戎徒,爲退三百里。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 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塞蘆子:地名,位於今陝西省延安市境內。
  • 五城:指邊塞的五座城池。
  • 迢迢:形容路途遙遠。
  • 荊杞:荊棘和枸杞,這裏指荒涼之地。
  • 思明:指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
  • 割懷衛:指史思明割據懷州和衛州。
  • 秀巖:地名,位於今山西省。
  • 回略:迴旋的戰略。
  • 大荒:邊遠荒涼之地。
  • 崤函:崤山和函谷關,古代軍事要塞。
  • 延州:地名,今陝西省延安市。
  • 秦北戶:指延州是秦地的北大門。
  • 關防:邊防要塞。
  • :地名,今陝西省岐山縣。
  • 薛大夫:指薛嵩,唐代名將。
  • 昆戎:古代西北民族,這裏泛指邊疆民族。
  • 蘆關:即塞蘆子,指塞蘆子關。
  • 兩寇:指史思明和秀巖。
  • 帝閽:天帝的守門人,這裏指朝廷。
  • 胡行:指胡人的行動。

翻譯

五座邊城何其遙遠,隔着河水迢迢。 邊防士兵都東征去了,城內只剩下荒涼的荊棘和枸杞。 史思明割據了懷州和衛州,秀巖還在向西擴張未止。 他們迴旋的戰略指向邊遠荒涼之地,崤山和函谷關似乎都空虛了。 延州是秦地的北大門,邊防要塞還可依靠。 怎能不派一萬人,迅速前往塞蘆子駐守。 岐山有名將薛嵩,他在旁制衡山賊的興起。 最近聽說昆戎族人,因此退卻了三百里。 塞蘆子關扼守着史思明和秀巖兩個敵人,深意就在於此。 誰能向朝廷報告,胡人的行動快如鬼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疆的緊張局勢,通過地理和軍事的描述,展現了邊塞的荒涼與危機。杜甫以塞蘆子爲焦點,強調了其戰略重要性,並呼籲朝廷加強防禦。詩中「迢迢」、「空荊杞」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邊城的遙遠與荒涼,而「回略大荒來」則暗示了敵人的戰略意圖。最後,詩人急切地希望有人能向朝廷報告,以應對胡人迅速的行動,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