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寺贊公房四首其二

· 杜甫
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 夜深殿突兀,風動金鋃鐺。 天黑閉春院,地清棲暗芳。 玉繩回斷絕,鐵鳳森翱翔。 梵放時出寺,鍾殘仍殷牀。 明朝在沃野,苦見塵沙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繩:指天上的星辰。
  • 鐵鳳:指寺廟屋頂上的鐵製鳳凰裝飾。
  • 梵放:指梵音,即佛教音樂或誦經聲。
  • 殷牀:指鐘聲沉悶地迴響在牀榻之上。

翻譯

燈光的影子照着我,使我無法入睡,心中清淨,聞到了微妙的香氣。 深夜裏,大殿顯得格外突兀,風吹動着屋頂上的金鈴。 天空黑暗,春天的庭院緊閉,地上清淨,暗藏着芬芳。 天上的星辰似乎斷了聯繫,屋頂上的鐵鳳凰裝飾在風中翱翔。 梵音時常從寺廟中傳出,鐘聲雖殘,卻依舊沉悶地迴響在牀榻之上。 明天一早,我將置身於廣闊的田野,卻不得不面對那黃色的塵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夜晚寺廟中的所見所感。通過燈光、香氣、風聲、星辰等自然元素,詩人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心靈清淨的情感。詩中的「玉繩回斷絕,鐵鳳森翱翔」形象地描繪了夜晚的寧靜與神祕,而「梵放時出寺,鍾殘仍殷牀」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宗教氛圍的體驗。最後一句「明朝在沃野,苦見塵沙黃」則預示了詩人即將面對的現實挑戰,與前文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