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李義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
道國洎舒國,督唯親弟昆。
中外貴賤殊,餘亦忝諸孫。
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
道國繼德業,請從丈人論。
丈人領宗卿,肅穆古制敦。
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乾坤。
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
爾克富詩禮,骨清慮不喧。
洗然遇知幾,談論淮湖奔。
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
長成忽會面,慰我久疾魂。
三峽春冬交,江山雲霧昏。
正宜且聚集,恨此當離尊。
莫怪執杯遲,我衰涕唾煩。
重問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願子少干謁,蜀都足戎軒。
誤失將帥意,不如親故恩。
少年早歸來,梅花已飛翻。
努力慎風水,豈惟數盤飧。
猛虎臥在岸,蛟螭出無痕。
王子自愛惜,老夫困石根。
生別古所嗟,發聲爲爾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堯:指唐高祖李淵,因其廟號爲高祖,諡號爲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道國洎舒國:指道國公李元嬰和舒國公李元裕,兩人都是唐高祖的兒子。
- 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這裏指李義的父親。
- 嗣三葉:繼承了三代。
- 宗卿:宗正卿,管理皇族事務的官職。
- 諫諍: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
- 子建:曹植的字,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
- 河間:指河間王李孝恭,以經學著稱。
- 洗然:清晰明瞭的樣子。
- 知幾:知音,知己。
- 小襦:小孩子的衣服。
- 芳蓀:香草,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離尊:離別的酒杯。
- 干謁:求見權貴,以求仕進。
- 戎軒:戰車,借指軍事。
- 蛟螭:古代傳說中的龍類生物。
- 石根:山石的底部,比喻困境。
翻譯
唐高祖有十八個兒子,其中十七個封王。道國公和舒國公,都是高祖的親弟弟。在皇族中,貴賤有別,我也算是皇族的後代。李義的父親繼承了三代,李義本人溫文爾雅。道國公繼承了德業,請讓我從李義的父親說起。李義的父親擔任宗正卿,嚴肅莊重,遵守古制。先朝皇帝接納直言規勸,正氣橫掃天地。曹植的文筆雄壯,河間王李孝恭精通經學。你精通詩禮,氣質清新,思慮不亂。清晰地遇到知己,談論如淮湖之水奔流不息。回憶初次見面時,你穿着繡有芳蓀的小衣服。長大後突然相會,安慰了我久病的靈魂。三峽的春冬交替,江山雲霧昏暗。正適合聚集,卻恨此時要離別。不要怪我舉杯遲緩,我衰老了,涕淚和唾沫都多。再次問你要去哪裏,西上是岷江的源頭。希望你少去求見權貴,蜀都足夠軍事。如果失去了將帥的信任,不如親故的恩情。少年早日歸來,梅花已經飄落。努力小心風水,豈止是幾頓飯的事。猛虎臥在岸邊,蛟龍出沒無痕。王子自當愛惜自己,我這老夫困於石根。生離死別自古令人嘆息,我爲你吞聲忍淚。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李義的別詩,詩中表達了對李義的讚賞和離別之情。杜甫通過對李義家族的讚美,展現了對皇族後代的尊重。詩中「洗然遇知幾,談論淮湖奔」描繪了與李義的深厚友誼和暢談的情景。末段則流露出對李義未來的關切和對離別的無奈,體現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