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二首

· 杜甫
清旭楚宮南,霜空萬嶺含。 野人時獨往,雲木曉相參。 俊鶻無聲過,飢烏下食貪。 病身終不動,搖落任江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旭(qīng xù):清晨的陽光。
  • 楚宮:指楚地的宮殿遺址。
  • 霜空:霜降後的天空。
  • 萬嶺:形容山嶺衆多。
  • 野人:指山野之人,這裏可能指詩人自己。
  • 雲木:高聳入雲的樹木。
  • 曉相參:早晨相互映襯。
  • 俊鶻(jùn hú):一種猛禽,即隼。
  • 無聲過:飛過時沒有聲音。
  • 飢烏:飢餓的烏鴉。
  • 下食貪:下來覓食,貪婪地吃。
  • 病身:生病的身體。
  • 搖落:指樹葉隨風飄落。
  • 任江潭:任由江水沖刷。

翻譯

清晨的陽光照在楚宮的南面,霜降後的天空下,衆多山嶺都含着寒意。我這個山野之人時常獨自前往,高聳入雲的樹木在早晨相互映襯。俊美的隼無聲地飛過,飢餓的烏鴉下來貪婪地覓食。我這生病的身體始終不動,任由樹葉隨風飄落,任由江水沖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山野的景象,通過「清旭」、「霜空」、「萬嶺」等詞語勾勒出一幅寒冷而寧靜的自然畫面。詩中「野人時獨往」反映了詩人孤獨的生活狀態,而「俊鶻無聲過,飢烏下食貪」則通過對比兩種鳥類的行爲,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最後兩句「病身終不動,搖落任江潭」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接受,以及對自然變遷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