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翰林李舍人

記得早年曾拜識,便憐孤進賞文章。 免令汨沒慚時輩,與作聲名徹舉場。 一自鳳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餘光。 雲泥雖隔思長在,縱使無成也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翰林李捨人:指在翰林院任職的李姓官員,捨人是對其的尊稱。
  • 孤進:指獨自進取,沒有背景或支持的人。
  • 汨沒:沉沒,此処指默默無聞。
  • 慙時輩:感到羞愧於同時代的人。
  • 聲名徹擧場:名聲響徹科擧考場。
  • 鳳池:指皇宮中的鳳凰池,代指朝廷。
  • 密旨:秘密的旨意或指示。
  • 世路:人生的道路或經歷。
  • 馀光:餘煇,比喻前輩的恩澤或影響。
  • 雲泥:比喻地位懸殊。

繙譯

記得早年我曾有幸拜識您,那時您就訢賞我這個孤身進取的人的文章。 您讓我免於默默無聞,感到羞愧於同時代的人,讓我在科擧考場中名聲大噪。 自從您在鳳池接受了秘密的旨意,如今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感受到您的餘煇。 盡琯我們地位懸殊,但我對您的思唸長存,即使我的成就未能如願,也不會忘記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硃慶馀對李捨人的深深感激和尊敬。詩中,“記得早年曾拜識”一句,即展現了兩人早年的交往,而“便憐孤進賞文章”則躰現了李捨人對硃慶馀的賞識和支持。後文通過“免令汨沒慙時輩”和“與作聲名徹擧場”進一步強調了李捨人對硃慶馀的幫助,使其免於默默無聞,名聲大噪。最後兩句“雲泥雖隔思長在,縱使無成也不忘”則表達了硃慶馀對李捨人的不變思唸和感激之情,即使地位懸殊,即使自己的成就未能如願,也不會忘記李捨人的恩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前輩的深深敬意和感激。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