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往臺嶽

五城初罷講,海上憶閒行。 觸雪麻衣靜,登山竹錫輕。 天寒嶽寺出,日晚島泉清。 坐與幽期遇,何人識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城:指長安城內的五個城門。
  • 罷講:停止講學或講經。
  • 麻衣:古代的一種粗佈衣服,常指僧侶的服裝。
  • 竹錫:竹制的錫杖,僧侶常用的行走工具。
  • 嶽寺:山中的寺廟。
  • 幽期:幽靜的約會,指與自然的親近。

繙譯

在長安的五個城門初停講學,我懷唸起海上閑適的行走。 觸碰雪花的麻衣靜謐無聲,攀登山峰時竹錫輕巧隨行。 天寒地凍中嶽寺顯得格外幽靜,日落時分島上的泉水清澈見底。 我與這幽靜的自然期會相遇,又有誰能理解這份深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侶在結束長安的講學後,懷唸起海上閑適生活的情景。詩中通過“觸雪麻衣靜”和“登山竹錫輕”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僧侶的清靜與超脫。後兩句“天寒嶽寺出,日晚島泉清”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色的幽美來象征僧侶內心的甯靜與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僧侶對自然與甯靜生活的曏往,以及這種情感的難以被常人理解的孤獨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