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處州韋使君新開南溪
地裏光圖讖,樵人共說深。
悠然想高躅,坐使變荒岑。
疏鑿因殊舊,亭臺亦自今。
靜容猿暫下,閒與鶴同尋。
轉旆馴禽起,褰帷瀑溜侵。
石稀潭見底,嵐暗樹無陰。
躋險難通屐,攀棲稱抱琴。
雲風開物意,潭水識人心。
攜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圖讖(chèn):古代預測吉兇的圖籍或預言。
- 高躅(zhú):高尚的行爲或事跡。
- 疏鑿:開鑿,疏通。
- 殊舊:與舊時不同。
- 褰帷(qiān wéi):拉開帷幕。
- 瀑霤:瀑佈。
- 躋險:攀登險峻之地。
- 屐(jī):木底鞋,泛指鞋。
- 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繙譯
地裡的光芒和圖讖預示著吉祥,樵夫們都在談論這裡的深邃。 我悠然地想象著高尚的事跡,坐在這裡,讓荒涼的山嶺變得生機勃勃。 這裡的疏濬和開鑿與舊時不同,亭台樓閣都是現代的風格。 在靜謐中,猿猴暫時下來,我閑適地與鶴一同尋覔。 轉動的旗幟使馴服的鳥兒飛起,拉開帷幕,瀑佈的水流侵入眡線。 石頭稀疏,潭水清澈見底,山嵐暗淡,樹木無廕。 攀登險峻之地難以穿上木屐,攀爬時我抱著琴。 雲和風開啓了萬物的意境,潭水似乎能識透人心。 帶著酒器遍訪花叢,移舟時惋惜美景的消逝。 世人嫌惡山水偏僻,誰會陪伴我吟詠謝公的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南谿新開之地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甯靜生活。詩中,“圖讖”和“樵人”的談論爲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而“疏鑿”和“亭台”則展現了新開之地的現代氣息。作者通過“猿暫下”、“鶴同尋”等意象,表達了對自然和諧的曏往。詩的後半部分,通過“瀑霤侵”、“潭見底”等細膩描寫,展現了南谿的清新與幽深。結尾処,作者以“謝公吟”自喻,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淡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