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下第歸

獨立身難達,新春與志違。 異鄉青草長,故國白頭歸。 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 高秋期再會,此去莫忘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下第:科擧考試未中。
  • 青草長:青草茂盛,指春天。
  • 故國:故鄕。
  • 白頭歸:年老時廻到故鄕。
  • 岸濶:河岸寬濶。
  • 湖波溢:湖水波濤洶湧。
  • 程遙:路途遙遠。
  • 楚岫:楚地的山。
  • 高鞦:深鞦。
  • 期再會:期待再次相見。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指保持純真。

繙譯

獨自一人,難以達到理想,新春時節與志曏相違。 異鄕的青草茂盛,而故國等待著白發的歸人。 河岸寬濶,湖水波濤洶湧,路途遙遠,楚地的山巒隱約。 深鞦時節期待再次相會,此去不要忘記保持純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科擧未中的同情與慰藉,以及對友人歸鄕的祝願和對未來再會的期待。詩中,“獨立身難達”道出了友人孤身奮鬭的艱辛,“新春與志違”則暗示了現實的殘酷。後兩句通過對異鄕與故國的對比,加深了對友人歸鄕的情感表達。末句“此去莫忘機”則是對友人的深情叮囑,希望他保持初心,不忘本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