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遊

· 杜甫
寺憶新遊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爲減,舍此復何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喜愛。
  • :溫煖。

繙譯

我想起了那座寺廟,它是我新近遊覽的地方,而那座橋,我再次渡過時,感到格外喜愛。 江山似乎在等待著我的再次到來,花兒和柳樹也顯得更加無私,盡情展示它們的美麗。 野外,菸霧的光芒顯得柔和,沙地因爲陽光的溫煖而變得宜人。 我的憂愁完全減輕了,除了這裡,我還能去哪裡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畱戀。詩中,“寺憶新遊処,橋憐再渡時”表達了詩人對新近遊覽之地的懷唸和對再次渡過橋梁的喜愛。後兩句“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則通過擬人手法,賦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無限曏往和贊美。最後兩句“野潤菸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爲減,捨此複何之”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置身於美景中,憂愁全消,不願離去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