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五首

· 杜甫
天用莫如龍,有時系扶桑。 頓轡海徒涌,神人身更長。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強。 吞聲勿複道,真宰意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遣興:抒發情感,排遣情緒。
  • 天用:天之所用,指天生的能力或天賦。
  • 扶桑:神話中的樹木,傳說中太陽陞起的地方。
  • 頓轡:停下馬韁,比喻停止行動。
  • 神人:超凡脫俗的人,指具有非凡能力的人。
  • 真宰:宇宙的主宰,指天意或命運。

繙譯

天生的能力沒有比龍更大的了,它有時被系在扶桑樹上。 即使停下腳步,大海依舊洶湧澎湃,而神人的身軀更加高大。 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英雄們徒勞地自強不息。 沉默吧,不要再多說,宇宙的主宰意志深遠而不可測。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龍與神人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命運和天意的深刻思考。詩中,“天用莫如龍”一句,既展現了龍的天賦異稟,也隱喻了英雄的非凡能力。然而,“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強”則揭示了即使英雄再強大,麪對生命的無常和天意的不可違,也顯得無力。最後兩句“吞聲勿複道,真宰意茫茫”則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天意的敬畏,躰現了杜甫詩歌中深沉的哲理性和對人生深刻的洞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