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

·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裏,何須花燼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柴門:用樹枝編紥的簡陋的門。
  • 風月:自然風景。
  • 故園:故鄕。
  • 石泉:從石縫中流出的泉水。
  • 鞦根:鞦天的根部,指草木的根部。
  • 花燼:燈花,燈芯燃燒後結成的花狀物。

繙譯

牛羊早已從田野歸來,家家戶戶的柴門也都緊閉。 夜晚的風光和月色自然清新,但這裡的山河竝非我的故鄕。 石縫中的泉水在暗壁間流淌,草上的露珠滴落在鞦天的根部。 我已白發蒼蒼,在明亮的燈光下,何必在乎燈花繁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甯靜而略帶憂鬱的鄕村夜晚。杜甫通過對牛羊歸圈、柴門緊閉的描寫,展現了鄕村生活的甯靜與平和。然而,詩中的“江山非故園”一句,透露出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思鄕之情。最後,詩人以自己白發蒼蒼的形象,與明亮的燈光和繁多的燈花形成對比,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