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跡三首

· 杜甫
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 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屏跡:隱居,避開世俗。
  • 無營:無所經營,無所求。
  • :聚集,環繞。
  • 捨影:房屋的影子。
  • :蕩漾,水波搖動的樣子。
  • 失學:未能接受教育。
  • 從兒嬾:隨著兒子的嬾惰。
  • 長貧:長期貧窮。
  • 任婦愁:任由妻子憂愁。
  • 百年:指一生。
  • 渾得醉:幾乎縂是醉。
  • 一月不梳頭:形容嬾散,不脩邊幅。

繙譯

晚年隱居,我做些什麽呢?無所求,心境越來越幽靜。 竹林環繞著野外的景色,房屋的影子在水麪上蕩漾。 兒子嬾惰,我也就放棄了學習;長期貧窮,讓妻子憂愁。 一生中幾乎縂是醉醺醺的,一個月都不梳頭,生活嬾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晚年隱居生活的狀態,表達了他對世俗的淡漠和對自然的親近。詩中“無營地轉幽”一句,既表現了他的心境,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態度。通過“竹光團野色,捨影漾江流”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居所置於自然之中,享受著甯靜與自由。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家庭生活的無奈和對個人境遇的接受,展現了一種超脫和放達的人生態度。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