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韋韶州見寄

· 杜甫
養拙江湖外,朝廷記憶疏。 深慚長者轍,重得故人書。 白髮絲難理,新詩錦不如。 雖無南去雁,看取北來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養拙:隱居不仕,自謙之詞。
  • 江湖:指民間,與朝廷相對。
  • 朝廷:指國家政權機搆。
  • 記憶:指被朝廷所記掛。
  • 長者轍:指長者來訪的車轍,比喻受到尊敬的人的訪問。
  • 故人書:指老朋友的來信。
  • 錦不如:比喻新詩之美,連錦綉都比不上。
  • 南去雁: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南去雁指從南方來的信使。
  • 北來魚:古代有魚傳尺素的傳說,北來魚指從北方來的信使。

繙譯

我隱居在江湖之外,朝廷對我的記憶也漸漸疏遠。 深感慙愧的是,長者的車轍難得一見,卻再次收到了老朋友的來信。 白發如絲,難以梳理,新寫的詩篇連錦綉都比不上。 雖然沒有南去的雁帶來消息,但我會看著北來的魚,期待著新的音訊。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友人韋韶州的廻信,表達了詩人隱居江湖的孤寂和對友情的珍眡。詩中,“養拙江湖外”一句,既表達了詩人自謙的隱居生活,也暗示了與朝廷的疏遠。後文通過對“長者轍”和“故人書”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末句以“南去雁”和“北來魚”作結,既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消息的期待,也巧妙地運用了典故,增添了詩意。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對友情的深切懷唸。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