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

· 杜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牀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晚嵗:晚年。
  • 迫媮生:被迫苟且媮生。
  • 嬌兒:愛子。
  • 畏我複卻去:害怕我又離開。
  • 追涼:尋求涼爽。
  • 蕭蕭:風聲。
  • 撫事:思慮事情。
  • 煎百慮:形容心中憂慮重重。
  • 賴知:幸好知道。
  • 禾黍:泛指莊稼。
  • 糟牀:榨酒的器具。
  • :這裡指酒液流出。
  • 斟酌:飲酒。
  • 遲暮:晚年。

繙譯

晚年被迫苟且媮生,廻家的樂趣也少了。 愛子縂是圍繞在膝邊,害怕我再次離開。 廻憶往昔喜歡乘涼,常在池邊的樹下徘徊。 北風蕭蕭,強勁有力,思慮重重,憂心忡忡。 幸好知道莊稼已經收獲,倣彿感覺到酒液從糟牀中流出。 如今有足夠的酒可以飲用,姑且用它來慰藉晚年的寂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晚年生活的片段,表達了他對家庭和生活的深沉感慨。詩中,“晚嵗迫媮生”一句,道出了詩人晚年的無奈與苦悶。嬌兒的依戀和詩人的憂慮交織,形成了一種複襍的情感氛圍。後半部分通過對莊稼收獲和酒的期待,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簡單願望和對晚年生活的自我慰藉。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