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佔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 杜甫
久客應吾道,相隨獨爾來。 孰知江路近,頻爲草堂回。 鵝鴨宜長數,柴荊莫浪開。 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舍弟:指杜甫的弟弟。
  • 佔歸:預知歸期。
  • 草堂:杜甫在成都的居所,即杜甫草堂。
  • 檢校:檢查,巡視。
  • 久客:長期旅居在外。
  • 吾道:我的生活方式或信仰。
  • 相隨:跟隨,相伴。
  • 獨爾:只有你。
  • 孰知:誰知道。
  • 江路:通往江邊的路。
  • 頻爲:頻繁地。
  • 鵝鴨:家禽。
  • 宜長數:應該經常清點。
  • 柴荊:柴門,指簡陋的門。
  • 浪開:隨意打開。
  • 東林:東邊的林子。
  • 竹影薄:竹子的影子稀疏。
  • 臘月:農曆十二月。
  • 更須:還需要。

翻譯

長期旅居在外,我的生活方式依舊,只有你相伴而來。 誰知道通往江邊的路有多近,你頻繁地回到草堂巡視。 家裏的鵝鴨應該經常清點,簡陋的門不要隨意打開。 東邊的林子裏竹影稀疏,臘月裏還需要再栽種一些。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他的弟弟的,表達了對弟弟的關心和對草堂的牽掛。詩中,「久客應吾道」展現了杜甫堅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決心,「相隨獨爾來」則流露出對弟弟的深厚情感。後兩句關於鵝鴨和柴荊的叮囑,體現了詩人對家庭日常生活的細緻關懷。最後提到東林竹影和臘月的栽種,不僅描繪了草堂的自然環境,也暗示了對未來生活的規劃和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作爲兄長和主人的雙重身份。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