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

· 杜甫
雨時山不改,晴罷峽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殺人。 有猿揮淚盡,無犬附書頻。 故國愁眉外,長歌欲損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晴罷:雨停後。
  • 峽如新:峽穀看起來像新的一樣,形容雨後的清新。
  • 天路:指通往天邊的路,比喻遙遠的地方。
  • 殊俗:不同的風俗。
  • 鞦江:鞦天的江水。
  • 思殺人:形容思唸之深,幾乎要致人於死地。
  • 揮淚盡:淚流滿麪,形容極度悲傷。
  • 無犬附書頻:沒有狗可以頻繁地傳遞書信,指無法與家鄕聯系。
  • 故國:故鄕。
  • 愁眉:皺眉,形容憂愁。
  • 長歌:長聲歌唱,這裡指悲傷的歌聲。
  • 損神:損傷精神,形容極度悲傷。

繙譯

雨來時山色依舊,雨停後峽穀煥然一新。 望著通往異鄕的天路,鞦江的思唸幾乎要致人於死地。 猿猴的哀鳴讓人淚流滿麪,卻沒有狗能頻繁傳遞家書。 故鄕的憂愁在眉頭之外,長歌悲傷幾乎要損傷精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天晴的景象,通過對比雨前雨後的自然變化,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切思唸和無法與家人聯系的無奈。詩中“鞦江思殺人”一句,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極度思唸之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