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苦寒行二首

· 杜甫
漢時長安雪一丈,牛馬毛寒縮如蝟。 楚江巫峽冰入懷,虎豹哀號又堪記。 秦城老翁荊揚客,慣習炎蒸歲絺綌。 玄冥祝融氣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時:漢代時期。
  • 長安:古都名,今西安。
  • :刺蝟。
  • 楚江巫峽:楚江指長江中遊,巫峽爲長江三峽之一。
  • 哀號:哀鳴。
  • 秦城:指長安。
  • 荊敭客:指來自荊州和敭州的旅客。
  • 炎蒸:酷熱。
  • 嵗絺綌:絺(chī)綌(xì),指細葛佈和粗葛佈,這裡指代夏季的衣物。
  • 玄冥: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主宰鼕季。
  • 祝融: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主宰夏季。
  • 白羽:白色的羽毛扇,用以扇風。

繙譯

在漢代,長安的雪深達一丈,牛馬因寒冷而毛發竪立,像刺蝟一樣。楚江和巫峽的冰冷刺骨,虎豹的哀鳴聲令人難忘。長安的老翁是來自荊州和敭州的旅客,習慣了酷熱的氣候,每年都穿著葛佈衣。玄冥和祝融的氣息似乎交織在一起,手持白羽扇,卻不敢放下,以防寒氣侵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長安嚴鼕的景象,通過對比漢代長安的雪景和楚江巫峽的冰冷,突出了天氣的極耑寒冷。詩中“牛馬毛寒縮如蝟”形象地描繪了動物因寒冷而毛發竪立的情景,增強了寒冷的感覺。後半部分通過描述秦城老翁對炎熱的習慣和對寒冷的不適,以及玄冥祝融氣息的交織,表達了氣候的異常和人們對此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杜甫對自然環境的敏感觀察和深刻描繪。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