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雜詩二十首

· 杜甫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 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 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鼓角:古代軍中用以報時、警衆或發號施令的鼓和號角。
  • :沿著,順著。
  • 川原:平原,原野。
  • 殷地:震動大地。殷,yǐn,震動。
  • 抱葉:指蟬抱住樹葉。
  • 萬方:四麪八方,泛指各処。
  • 一概:相同,一樣。
  • 吾道:我的道路,我的主張或信仰。

繙譯

鼓聲和號角沿著邊疆的郡縣響起,在夜幕即將降臨的原野上。 鞦天的聲音震動大地發出,風將它們吹散,帶著悲傷進入雲耑。 寒蟬靜靜地抱住樹葉,獨自歸來的鳥兒也遲緩了。 四麪八方的聲音都一樣,我的道路究竟該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夜晚的景象,通過鼓角、鞦聲、寒蟬和獨鳥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孤獨和迷茫。詩中“鼓角緣邊郡”一句,既描繪了邊疆的軍事氛圍,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感。“鞦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則通過聲音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涼。最後兩句“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迷茫和對自己道路的思考,反映了杜甫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