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五絃彈惡鄭之奪雅也

五絃彈,五絃彈,聽者傾耳心寥寥。趙璧知君入骨愛,五絃一一爲君調。 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風拂鬆疏韻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 第五絃聲最掩抑,隴水凍咽流不得。五絃並奏君試聽,悽悽切切復錚錚。 鐵擊珊瑚一兩曲,冰瀉玉盤千萬聲。鐵聲殺,冰聲寒。 殺聲入耳膚血憯,寒氣中人肌骨酸。曲終聲盡欲半日,四坐相對愁無言。 座中有一遠方士,唧唧諮諮聲不已。自嘆今朝初得聞,始知孤負平生耳。 唯憂趙璧白髮生,老死人間無此聲。遠方士,爾聽五絃信爲美,吾聞正始之音不如是。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嘆,曲澹節稀聲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人情重今多賤古,古琴有弦人不撫。 更從趙璧藝成來,二十五絃不如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璧:指趙國的寶玉,此處比喻珍貴的樂器或技藝。
  • 索索:形容聲音細碎、清脆。
  • 泠泠: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掩抑:壓抑,此處形容音樂的低沉。
  • 隴水:指隴山的水,此處用以形容音樂的悲涼。
  • 錚錚:形容聲音響亮、有力。
  • 珊瑚:一種海洋生物,其骨骼堅硬,此處比喻音樂的激烈。
  • 玉盤:玉製的盤子,此處比喻音樂的清脆。
  • :悲痛。
  • 曳曳:形容聲音悠揚。
  • 元氣:指自然的生命力。
  • 朱弦:紅色的琴絃,指古琴。
  • 疏越:形容聲音悠揚、深遠。
  • 清廟:古代祭祀祖先的廟宇,此處指古代的莊重音樂。

翻譯

五絃琴彈奏,五絃琴彈奏,聽者傾耳,心中空蕩蕩。趙璧知道你深愛這音樂,五絃琴一一爲你調音。 第一第二絃發出索索聲,秋風拂過鬆樹,稀疏的音韻落下。第三第四弦發出泠泠聲,夜鶴在籠中思念幼子而鳴叫。 第五絃的聲音最爲壓抑,隴山的水凍結,流不出去。五絃琴一起奏響,你試着聽,音樂悽悽切切又錚錚有力。 鐵擊珊瑚般的曲調,冰瀉玉盤般的千萬聲響。鐵聲殺氣騰騰,冰聲寒冷刺骨。 殺氣騰騰的聲音入耳,肌膚血液都感到悲痛,寒冷之氣侵入人體,肌骨感到痠痛。曲終聲盡,似乎過了半天,四周坐着的聽衆相對無言,愁容滿面。 座中有一位遠方的士人,唧唧喳喳地嘆息聲不斷。自嘆今天初次聽到,才知辜負了一生的耳朵。 只擔心趙璧的白髮增多,老死人間再也聽不到這樣的音樂。遠方的士人,你聽五絃琴確實美妙,但我聽說正始之音並非如此。 正始之音是怎樣的呢?朱弦疏越,清廟中的歌聲。一彈一唱,再三嘆息,曲調淡雅,節奏稀疏,聲音不多。 融融曳曳地召喚着元氣,聽之不覺心境平和。人情重今多輕古,古琴有弦卻無人撫弄。 自從趙璧的技藝成熟以來,二十五絃不如這五絃。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五絃琴音樂的描寫,展現了音樂的多樣性和感染力。詩中,五絃琴的音樂被賦予了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形象,如秋風拂鬆、夜鶴憶子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和深遠影響。同時,詩人通過對遠方士人的描寫,表達了對古音樂的懷念和對現代音樂的批判,反映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現代社會風氣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