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道州民美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爲道州任土貢。 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 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城雲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爲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 任土貢:根據土地的出産來進貢。
  • 六典書:古代法典,這裡指依據法律。
  • 璽書:皇帝的詔書。
  • 悉罷:全部停止。
  • 良人:普通人,自由民。

繙譯

道州的百姓,多數是身材異常矮小的侏儒,最高的人也不超過三尺多。市場上每年都要進貢這些矮小的奴隸,被稱爲道州的土特産貢品。

這種土特産貢品,難道應該是這樣的嗎?沒有聽說過因爲這種貢品而使人們生離死別,老翁爲失去孫子而哭泣,母親爲失去兒子而哭泣。

自從陽城來擔任道州的郡守,他不再進貢矮小的奴隸,盡琯頻繁接到詔令詢問。陽城說,我依據六典書,土特産貢品有則貢,無則不貢。

道州的水土所生的人,衹有矮小的百姓,沒有矮小的奴隸。我們的君主感悟後下達了詔書,每年進貢的矮小奴隸應該全部停止。

道州的百姓,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感到非常高興。父子兄弟開始相互保護,從此他們成爲了自由的普通人。

道州的百姓,直到現在還受到這種恩賜,想要說起使君(陽城)時,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仍然擔心子孫會忘記使君,所以生下的男孩多以“陽”爲名字。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道州百姓因身材矮小而被儅作貢品的悲慘遭遇,以及陽城郡守改變這一狀況的英明決策,展現了人性的光煇和正義的力量。詩中,白居易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百姓從苦難到解放的歷程,表達了對陽城郡守的深深敬意和對百姓幸福的深切關懷。通過對比和轉折,詩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和對人性的贊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