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逸巖道人
逸巖方外士,鶴髮雙眼碧。
常登虎山巔,一覽天地窄。
飄然駕雲還,來作龍江客。
門前海潮生,屋上嵐翠滴。
開窗寫黃庭,汲澗煮白石。
嗟予縛微名,十載事行役。
何時濯塵纓,從子叩玄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逸巖:指隱居山林的道士。
- 方外士:指超脫世俗的人,通常指道士或隱士。
- 鶴髮:白髮,形容年老。
- 雙眼碧: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 虎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龍江:江名,具體位置不詳。
- 嵐翠:山中的霧氣和翠綠的植被。
- 黃庭:道教經典,這裏指書寫道教經文。
- 汲澗:從山澗中取水。
- 煮白石:道教修煉的一種方式,煮石以煉丹。
- 縛微名:被微不足道的名聲所束縛。
- 行役:指奔波勞碌的生活。
- 濯塵纓:清洗塵世的束縛,比喻擺脫世俗的牽絆。
- 叩玄賾:探求深奧的道理。
翻譯
逸巖是超脫世俗的道士,白髮蒼蒼,雙眼清澈如碧。他常常登上虎山的頂峯,俯瞰天地,感覺世界都變得狹小。他飄然如雲,歸來成爲龍江的客人。他的門前是波濤洶涌的海潮,屋頂上則是山中的霧氣和翠綠的植被滴落。他打開窗戶書寫道教經文,從山澗中取水煮石修煉。我感嘆自己被微不足道的名聲所束縛,十年來一直在奔波勞碌。不知道何時能清洗掉塵世的束縛,跟隨逸巖探求深奧的道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超脫世俗的道士逸巖的形象,通過對其生活環境的描寫,展現了其高潔脫俗的生活態度。詩中「鶴髮雙眼碧」一句,既表現了逸巖的年老,又突出了其精神的清澈與明亮。後文通過對逸巖日常生活的描述,如登高望遠、書寫經文、修煉煮石等,進一步強化了其超然物外的形象。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逸巖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擺脫世俗束縛、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道士生活的讚美和對自由境界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