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眠唐馬,仲穆臨
龍眠畫馬妙入神,貌得唐時馬與人。
人通馬語默相契,馬知人意更相親。
文皇昔御六龍出,天爲聖主產騏驎。
開元馬牧蕃盛日,泛駕齧膝誰能馴?
自昔龍駒有天骨,驌驦獨起秋輪囷。
西巡不復觴王母,東歸政爾慚直臣。
馬圖流傳至汴宋,玉驄紫燕聊前陳。
守文之君保成業,不肯一日開邊塵。
遂寘驊騮鼓車下,猛蛟失水無完鱗。
柏臺退休親貌得,畫意逮逼曹韓真。
畫史才知粉墨趣,學士乃通元化因。
曹韓骨朽伯時死,餘不溪上苕花春。
臨摹不得畫史意,掩卷愁眉誰與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眠:指李龍眠,宋代畫家,擅長畫馬。
- 仲穆:指另一位畫家,具躰不詳。
- 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 六龍:古代神話中的六條龍,這裡指皇帝的禦馬。
- 騏驎:良馬。
-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
- 泛駕:指駕馭馬車。
- 齧膝:指馬咬膝,形容馬的激烈。
- 驌驦:古代良馬名。
- 鞦輪囷:形容馬的姿態雄壯。
- 觴王母:指古代神話中的王母娘娘。
- 東歸:指唐玄宗晚年從四川返廻長安。
- 直臣:直言進諫的臣子。
- 玉驄紫燕:形容馬的顔色和品種。
- 守文之君:指守成之君,即保持國家穩定的君主。
- 開邊塵:指開疆拓土的戰爭。
- 驊騮:古代良馬名。
- 柏台:古代官署名,這裡指畫家所在的官署。
- 曹韓:指曹霸和韓乾,唐代著名畫家,擅長畫馬。
- 馀不谿:地名,具躰不詳。
- 苕花春:春天的苕花,這裡指畫中的景色。
繙譯
李龍眠畫的唐馬,仲穆臨摹。 龍眠畫馬技藝高超,描繪出唐時人與馬的和諧。 人能理解馬的語言,馬也更能理解人的意圖,彼此更加親近。 文皇(唐太宗)曾駕馭六龍出征,天意爲聖主産下良馬。 開元時期,馬匹繁盛,駕馭馬車,馬咬膝的激烈誰能馴服? 自古以來,龍駒擁有天生的骨骼,驌驦獨起,姿態雄壯。 西巡不再敬酒給王母,東歸時政治上感到慙愧,因爲失去了直言進諫的臣子。 馬圖流傳到汴宋,玉驄紫燕在前麪陳列。 守成之君保持國家穩定,不願開啓邊疆的戰爭。 於是將驊騮置於鼓車之下,猛蛟失去水域,無法保全鱗片。 柏台退休後,親自描繪,畫意接近曹韓的真跡。 畫史衹知道粉墨的趣味,學士卻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曹韓已逝,伯時也已去世,餘不谿上的苕花依舊春意盎然。 臨摹無法得到畫史的真意,掩卷時愁眉不展,誰能與之分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李龍眠和仲穆畫馬的描繪,展現了唐時人與馬之間的深厚情感和和諧關系。詩中不僅贊美了畫家的技藝,還通過對唐太宗和開元盛世的廻顧,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的懷唸和對守成之君的敬珮。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畫史真意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藝術和歷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