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叔元從遊慈溪陳文昭

百舍重趼從師遊,爲道不爲利祿謀。 今子遠鼓浙東枻,濤江日暮青山稠。 慈溪爲縣山水幽,制錦者誰陳太丘。 退食何曾廢探討,固應戶屨遠相求。 它時卒業歸語我,坐見一鶚橫清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百舍重趼(bǎi shè chóng jiǎn):形容長途跋涉,腳上磨出厚厚的繭子。
  • 爲道不爲利祿謀:追求學問和真理,而不是爲了功名利祿。
  • 浙東枻(zhè dōng yì):浙東的船槳,指乘船前往浙東。
  • 濤江日暮青山稠:形容江邊的景色,日暮時分,青山連綿。
  • 制錦者誰陳太丘:陳太丘,人名,可能是指陳文昭,這裏用「制錦者」比喻其治理有方。
  • 退食何曾廢探討:即使退朝回家吃飯,也不曾停止對學問的探討。
  • 固應戶屨遠相求:必然會有很多人遠道而來求學。
  • 卒業:完成學業。
  • 一鶚橫清秋:比喻學成之後,如猛禽一般展翅高飛。

翻譯

你不辭辛苦,長途跋涉跟隨老師學習,不是爲了追求功名利祿,而是爲了追求學問和真理。現在你乘船遠赴浙東,日暮時分,江邊的青山連綿不絕。慈溪這個地方山水幽美,治理這個地方的是誰呢?是陳太丘。他即使退朝回家吃飯,也不曾停止對學問的探討,必然會有很多人遠道而來求學。將來你完成學業回來告訴我,那時你將如猛禽一般,在清秋的天空中展翅高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俞叔元遠行求學的讚賞和期待。詩中,「百舍重趼」形象地描繪了求學的艱辛,「爲道不爲利祿謀」則凸顯了求學的純粹目的。通過對慈溪山水和陳太丘的讚美,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未來學業成就的期待,以「一鶚橫清秋」作結,寓意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未來成就的美好願景。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