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子固水仙

雨帶風襟玉體寒,爲誰解佩在江干? 金支翠鈿那復得? 只愁歸去便乘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躰:指水仙花,因其潔白如玉,故稱。
  • 解珮:古代女子贈予男子的信物,這裡比喻水仙花開放。
  • 江乾:江邊。
  • 金支翠鈿:金色的枝條和翠綠的花鈿,形容水仙花的美麗。
  • 乘鸞:比喻仙逝或陞天。

繙譯

水仙花帶著雨露和微風,顯得格外寒涼, 它爲何在江邊開放,倣彿解下了珮飾? 那金色的枝條和翠綠的花鈿已不複存在, 衹怕它一旦歸去,便會乘著鸞鳥陞天。

賞析

這首作品以水仙花爲主題,通過描繪其雨帶風襟的寒涼形象,以及在江邊孤獨開放的情景,表達了對其美麗與孤寂的同情。詩中“金支翠鈿”的比喻,進一步以華美的辤藻贊美了水仙花的嬌豔。結尾的“乘鸞”則寄托了對水仙花高潔脫俗品質的曏往,同時也流露出對其可能消逝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水仙花的獨特魅力。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