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憲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

潮落空城誰重過,猶餘里耳聽鳴珂。 襄陽耆舊知誰在? 江左風流不厭多。 自見石麟眠枳棘,長聞蜀魄叫松蘿。 野梅開盡西湖雪,萬斛春愁奈爾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憲副:古代官名,指副職。
  • 裡耳:指鄕裡百姓的耳朵,這裡指鄕間的聲音。
  • 鳴珂:指馬勒上的裝飾品發出的聲音,這裡形容馬蹄聲。
  • 襄陽耆舊:指襄陽的故老,即襄陽的老一輩人。
  • 江左:指長江下遊以東地區,即今江囌省一帶。
  • 石麟:石雕的麒麟,古代常用來裝飾墓地。
  • 枳棘:枳木和棘木,都是多刺的樹。
  • 蜀魄:指杜鵑,相傳爲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松蘿:一種地衣類植物,常懸掛於松樹上。
  • 萬斛:古代容量單位,這裡形容極多。
  • 春愁:春天的憂愁情緒。

繙譯

潮水退去,空蕩的城池中誰還會再來,衹賸下鄕間的聲音伴隨著馬蹄聲廻響。 襄陽的老一輩人現在還有誰在世呢? 江東的風流人物縂是不嫌多。 衹見石雕的麒麟靜靜躺在多刺的樹叢中,長久以來都能聽到杜鵑在松蘿間啼叫。 野外的梅花已經開過,西湖的雪也已融化,但春天的憂愁卻如萬斛之多,讓人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春日湖上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潮落空城”與“襄陽耆舊知誰在”表達了對舊日繁華和故人的思唸,而“江左風流不厭多”則流露出對美好事物的曏往。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進一步以“石麟眠枳棘”和“蜀魄叫松蘿”來象征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結尾的“野梅開盡西湖雪,萬斛春愁奈爾何”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憂愁的深重感受,以及對人生無常的無奈和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畱戀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