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氏飢

剡氏飢,山前山後尋蕨萁。斸萁得粉不滿掬,皮膚皴裂十指禿。 皮皴指禿不敢辭,阿翁三日不供糜。不如拋家去作挽船士,卻得家人請官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剡氏:指居住在剡縣(今浙江省嵊州市)的人。
  • 蕨萁:一種野生植物,其根可製成澱粉,稱爲蕨粉。
  • 斸:挖,掘。
  • 掬:用手捧。
  • 皴裂:皮膚因乾燥而裂開。
  • 糜:粥。
  • 挽船士:拉船的工人。

翻譯

剡縣的人們飢餓難耐,山前山後尋找蕨萁來充飢。挖出蕨萁製成粉,卻不滿一捧,皮膚因勞作而皴裂,十指也變得禿禿的。 儘管皮膚皴裂、手指禿禿,他們也不敢抱怨,因爲家中的老父已經三天沒有吃到粥了。與其這樣在家受苦,不如離家去做拉船的工人,至少還能得到家人從官府領來的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剡縣人民在饑荒中的艱難生活。通過「山前山後尋蕨萁」、「斸萁得粉不滿掬」等句,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爲了生存而不得不進行的艱苦勞作。詩中「皮膚皴裂十指禿」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他們身體的疲憊和生活的困苦。最後,詩人通過「不如拋家去作挽船士」的對比,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改變命運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苦難和人民的堅韌不拔。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間慶元奉化人,字帥初,一字曾伯,號剡源。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宋鹹淳七年進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賣文爲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餘,以薦起爲信州教授,調婺州,以疾辭。爲文清深雅潔,東南文章大家皆歸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