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武夷訪閔壽卿蘧廬一宿而別兼柬渾然道人江仲魚秀才

· 徐熥
蘧廬高結傍巖巒,翠壁千重路幾灣。 霞色全飛丹竈火,溪聲長繞白雲關。 風塵已作經年別,煙水聊分一夜閒。 唱罷金雞天欲曉,漁郎蹤跡又人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蘧廬(qú lú):古代指簡陋的住所,這裏指閔壽卿的居所。
  • 巖巒(yán luán):山峯。
  • 霞色(xiá sè):朝霞或晚霞的顏色。
  • 丹竈(dān zào):煉丹的爐竈,常用來比喻隱居修煉的地方。
  • 白雲關(bái yún guān):指高遠的地方,常用來形容隱士的居所。
  • 風塵(fēng chén):比喻世俗的紛擾。
  • 經年(jīng nián):多年。
  • 煙水(yān shuǐ):指江湖或隱居之地。
  • (xián):同「閒」,空閒。
  • 金雞(jīn jī):指報曉的雞。
  • 漁郎(yú láng):漁夫,這裏可能指隱士或道人。

翻譯

蘧廬依山而建,靠近翠綠的山峯,千重山壁間小路蜿蜒。 朝霞的顏色彷彿被煉丹爐的火焰染紅,溪水聲伴隨着白雲關的幽靜。 風塵僕僕已是一年多的離別,在這煙水之地暫享一夜的寧靜。 金雞唱罷,天將破曉,漁郎的蹤跡再次出現在人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徐熥訪問隱士閔壽卿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的思念。詩中「霞色全飛丹竈火,溪聲長繞白雲關」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隱士生活相結合,展現了隱居地的超然與寧靜。結尾「漁郎蹤跡又人間」則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留戀與不捨,同時也暗示了隱士與世俗的微妙聯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的藝術風采。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