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楓橋寄陳汝大先生

· 徐熥
蕭蕭羸馬厭馳驅,愁聽楓橋月落烏。 開遍芙蓉思故國,折來楊柳記西湖。 十年獻賦青雲薄,千里題詩白社孤。 我爲飄零雙鬢短,憶君霜雪滿頭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蕭:形容馬嘶聲。
  • 羸馬:瘦弱的馬。
  • 馳驅:奔走,奔波。
  • 楓橋:地名,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
  • 芙蓉:荷花。
  • 故國:故鄉。
  • 楊柳:柳樹,常用來象徵離別。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這裏可能指作者的故鄉或曾經的美好時光。
  • 獻賦:向朝廷獻上自己的文學作品,以求得官職。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白社:指隱居的地方。
  • 飄零:漂泊無定。
  • 雙鬢短:指年紀已大,鬢髮稀疏。
  • 霜雪滿頭顱:比喻頭髮已白。

翻譯

馬兒瘦弱,嘶鳴聲蕭蕭,我厭倦了奔波勞碌, 愁緒滿懷,聽着楓橋邊月落時烏鴉的叫聲。 看到滿池的荷花,我思念起遙遠的故鄉, 折下柳枝,我記起了西湖邊的往事。 十年間我向朝廷獻上詩文,卻未能得到高官顯爵, 千里之外,我在隱居之地孤獨地題詩。 我因漂泊無定,雙鬢已稀疏, 回憶起你,已是滿頭白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寂與對故鄉的深深思念。詩中,「蕭蕭羸馬」與「愁聽楓橋月落烏」描繪了旅途的艱辛與夜晚的孤寂,而「開遍芙蓉思故國」與「折來楊柳記西湖」則通過具象的自然景象,抒發了對故鄉的懷念。後兩句「十年獻賦青雲薄,千里題詩白社孤」反映了作者對功名的渴望與現實的無奈,以及隱居生活的孤獨。結尾的「我爲飄零雙鬢短,憶君霜雪滿頭顱」則進一步以自己的老去和對友人的思念,加深了全詩的哀愁氛圍。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