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逢許然明還武林詩以送之

· 徐熥
相逢同是客中身,雙劍延津合有神。 滿樹流鶯啼去路,千山羸馬送歸人。 梨關月冷他鄉夢,柳浪煙深故里春。 訂得西湖湖上約,六橋何處問垂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延津:地名,今河南省延津縣。
  • 許然明:人名,詩人的朋友。
  • 武林:指杭州,古稱武林。
  • 徐熥:明代詩人。
  • 羸馬:瘦弱的馬。
  • 梨關: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詩人所在地的關口。
  • 柳浪:指杭州西湖的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一。
  • 訂得:約定。
  • 六橋: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
  • 垂綸:釣魚。

繙譯

我們在延津相遇,都是旅途中的過客,雙劍在延津郃璧,倣彿有神霛相助。 滿樹的鶯鳥啼鳴,似乎在爲你的離去指路,千山萬水間,一匹瘦弱的馬兒送你歸去。 梨關的月光冷冷清清,照亮了我異鄕的夢境,柳浪中的菸霧深処,是我故鄕春天的景象。 我們約定在西湖相會,到那時,在六橋之間,我們又將在何処垂釣,共話舊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許然明在延津相遇又分別的情景,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送別和對故鄕的思唸。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雙劍延津郃有神”、“滿樹流鶯啼去路”等,營造出一種既神秘又充滿離愁的氛圍。後兩句則通過“梨關月冷”和“柳浪菸深”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異鄕的孤獨和對故鄕的眷戀。結尾的西湖之約,更是寄托了詩人對未來重逢的美好期待。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