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吳翁晉姚叔乂諸子集陳公衡衙齋
南朝仙吏擅風流,四海論交半敝裘。
粉署鳥啼花外雨,白門鴉散柳邊秋。
故宮雲氣銷長樂,近郭湖光起莫愁。
馬踏夜分歸路晚,疏鍾遙動景陽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的南朝時期,包括宋、齊、梁、陳四個朝代。
- 仙吏:對官吏的美稱,意指其風雅脫俗。
- 擅:擅長,精通。
- 四海:指全國各地,泛指天下。
- 半敝裘:半舊的皮衣,形容生活簡樸。
- 粉署:古代官署的美稱,這裏指陳公衡的衙齋。
- 白門:南京的別稱,因明代南京城南門爲白色而得名。
- 故宮:指南京的明故宮,明朝初期的皇宮。
- 長樂:指長樂宮,古代宮殿名,這裏借指明故宮。
- 近郭:指城郊。
- 湖光:湖面上的波光。
- 莫愁:指南京的莫愁湖。
- 夜分:夜半。
- 疏鍾:稀疏的鐘聲。
- 景陽樓:古代樓閣名,這裏可能指南京的某處樓閣。
翻譯
南朝的仙吏風流倜儻,與天下各地的朋友相交,生活簡樸,半舊的皮衣。 在粉署中,鳥兒在花外雨中啼鳴,白門外的烏鴉散落在柳樹邊,秋意漸濃。 故宮的雲氣似乎在長樂宮中消散,城郊的湖光波光粼粼,莫愁湖的美景盡收眼底。 馬兒踏着夜半的歸路,晚風中,遠處景陽樓的鐘聲遙遙傳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朝仙吏的風雅生活和南京城的美景。詩中,「南朝仙吏擅風流」一句,即展現了仙吏的超凡脫俗,又暗示了其廣泛的人脈。後文通過對粉署、白門、故宮等地的細膩描繪,勾勒出一幅秋日南京的畫卷,雲氣、湖光、鐘聲等元素交織,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尾聯以馬踏夜歸、鐘聲遙傳作結,留下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