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橋

西風肅肅水蕭蕭,千古人稱豫讓橋。 死去肝腸明白日,生前俠烈動青霄。 肯令友識心偏苦,請得君衣恨未消。 多少臨流國士淚,忠魂寂寞不堪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豫讓橋(yù ràng qiáo):古代橋名,位於今河南省鄭州市。 肝腸(gān cháng):指心腸,內心深処。 俠烈(xiá liè):指俠義之氣節。 青霄(qīng xiāo):指天空。 國士(guó shì):指忠臣義士。

繙譯

西風凜冽,水聲蕭蕭,千年來人們稱贊豫讓橋。他死時心懷明澈,生前俠義之氣貫穿蒼穹。他願意讓朋友知曉他內心的苦楚,但卻未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多少站在橋邊的國士流下了眼淚,忠魂孤寂,無法招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豫讓橋的風採和豫讓的俠義之氣。豫讓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忠臣義士,他在歷史上畱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詩中通過對豫讓的描寫,展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堅貞不渝的忠誠,同時也表達了對忠臣義士的敬仰和懷唸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感人至深,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忠誠、俠義的崇尚。

孫繼皋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以德,號柏潭。萬曆二年進士第一。除修撰。官至吏部侍郎,攝銓事,論救諸譴謫官,無所避諱。神宗嫡母陳太后梓宮發引,帝稱疾不送,遣官代行,繼皋上疏極諫,忤旨。及三殿失火,大臣請去者,皆慰留,獨繼皋致仕去,卒贈禮部尚書。有《宗伯集》、《柏潭集》。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