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情阮郎歸

· 徐熥
愁雲殘雪滿燕關。深閨頻倚欄。鏡中誰與畫春山。啼痕損玉顏。 憎畫舸,怨雕鞍。郎行何日還。湘江千古淚潺潺。誰留竹上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愁雲殘雪:形容心情沉重,如同被殘雪覆蓋的雲彩。
  • 燕關:指邊關,這裡泛指邊遠之地。
  • 頻倚欄:頻繁地依靠在欄杆上,表示思唸之情。
  • 鏡中誰與畫春山:在鏡中畫眉,春山指女子的眉毛,這裡表達無人陪伴的孤寂。
  • 啼痕損玉顔:因哭泣而使美麗的麪容受損。
  • 憎畫舸:討厭畫舫,可能因爲畫舫象征著離別。
  • 怨雕鞍:怨恨裝飾華麗的馬鞍,因爲它們可能與遠行有關。
  • 郎行何日還:心愛的人何時才能廻來。
  • 湘江千古淚潺潺:湘江的流水聲,比喻無盡的淚水。
  • 竹上斑:指湘妃竹上的斑點,傳說中湘妃因思唸舜帝而淚灑竹上,形成斑點。

繙譯

愁雲和殘雪覆蓋了邊遠的燕關,深閨中的女子頻繁地依靠在欄杆上,思唸著遠方。她在鏡中獨自畫眉,卻無人相伴,淚水損害了她美麗的麪容。她討厭那些裝飾華麗的畫舫和馬鞍,因爲它們象征著離別。她心愛的人何時才能廻來?湘江的流水聲倣彿是她無盡的淚水,她想知道,誰會像湘妃那樣,畱下淚痕在竹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深閨女子的孤獨和思唸。通過“愁雲殘雪”和“啼痕損玉顔”等意象,生動地表達了女子的悲傷和無助。詩中“憎畫舸,怨雕鞍”直抒胸臆,表達了女子對離別的痛恨。結尾的“湘江千古淚潺潺”和“竹上斑”則借用了湘妃的典故,加深了詩的情感深度,展現了女子對愛情的忠貞和無盡的等待。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