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營閱兵薊鎮總兵開府處

股肱北平郡,烽火度遼營。 特以郎官節,來巡都護兵。 橐駝參陣□,?篥應軍鉦。 三令先庚後,八門死地生。 妖星枉矢墮,殺氣蓐收行。 象綴吳都燧,羊分宋士羹。 生羌休近塞,熟虜敢渝盟。 閱罷時登眺,虹螺憶古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股肱(gǔ gōng):比喻親信、得力的人。 遼營:指遼東的軍營。 郎官:古代官名,低級官員。 都護:古代官名,邊防將領。 橐駝(tuó tuó):古代軍隊用來裝載物資的交通工具。 ?篥(lì lì):古代軍隊用來傳達號令的樂器。 庚:古代計時法,指時間的一種單位。 死地生:形容處境極其危險,卻能生出希望。 妖星:指不祥之星。 蓐(rù):收藏。 象綴(zhuì):指用象牙裝飾。 吳都燧:指吳國的都城燧都。 羊分:指羊肉分給士兵。 宋士羹:指宋代的士兵。 羌:古代民族名。 渝盟:指改變盟約。 閱罷:閱兵結束後。 虹螺:古代軍隊用來傳遞信息的信號器。

翻譯

在北平郡,親信得力的人,烽火燃燒過遼東的軍營。特地作爲低級官員,前來巡視邊防將領的軍隊。橐駝裝載着物資,吹奏着軍隊的號令,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八門中有些地方危險異常,卻也有希望。不祥之星墜落,殺氣被收藏,用象牙裝飾着吳國的都城燧都,士兵們分到羊肉,宋代的士兵也在其中。生活在邊境的羌族人不再靠近邊界,敵人也敢改變盟約。閱兵結束後,登高眺望,回憶起古城的景象。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古代邊防將領巡視軍隊的場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軍隊的壯觀和緊張氣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修辭手法,使得整體意境優美而富有張力。作者通過描寫軍隊的閱兵活動,展現了古代軍隊的威武和壯觀,同時也表現了對邊境安全的重視和對歷史的回憶。整體氛圍莊嚴肅穆,展現了古代軍隊的風采和邊防將領的責任感。

唐順之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