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工:擅長。
- 楚辭賦:指楚地的文學作品,以屈原的作品爲代表。
- 著:穿着。
- 魯衣冠:指古代魯國的服飾,這裏泛指儒者的服飾。
- 歲儉:年成不好,收成少。
- 山田薄:山區的田地貧瘠,產量低。
- 晨服寒:早晨的衣服單薄,感到寒冷。
- 武人:武士,軍人。
- 燕頷:形容威武的樣子。
- 志士:有志向的人。
- 戀漁竿:比喻喜歡隱居生活。
- 會:有機會。
- 公車薦:指通過官方的推薦。
- 晦:隱退,不顯露。
翻譯
你擅長創作楚辭那樣的文學作品,更穿着儒者的服飾。 年成不好,山區的田地收成少,深秋的早晨穿着單薄感到寒冷。 武士以威武的樣子爲榮,而有志之士則喜歡隱居生活,留戀漁竿。 你將有機會通過官方的推薦,我知道你久已隱退,難以顯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山人(隱士)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詩中,「工爲楚辭賦,更著魯衣冠」展現了山人的文學才華和儒雅風範。通過「歲儉山田薄,秋深晨服寒」的描寫,反映了山人生活的艱辛。後兩句「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則對比了武人與志士的不同追求,突出了山人對於隱居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預示了山人可能會有出仕的機會,但同時也表達了對山人長久隱退的理解和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讚美和對山人命運的關切。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
權德輿的其他作品
- 《 玉臺體十二首其二 》 —— [ 唐 ] 權德輿
- 《 秋疾初愈月夜咏左思招隐诗因而成咏 》 —— [ 唐 ] 權德輿
- 《 奉和崔評事寄外甥劉同州幷呈杜賓客許給事王侍郎昆弟楊少尹李侍御幷見寄之作 》 —— [ 唐 ] 權德輿
- 《 元和元年蒙恩封成紀縣伯時室中封安喜縣君感慶兼懷聊申賀贈 》 —— [ 唐 ] 權德輿
- 《 朔旦冬至攝職南郊因書即事 》 —— [ 唐 ] 權德輿
- 《 贞元七年蒙恩除太常博士自江东来朝时与郡君同行西岳庙停车祝谒元和八年拜东都留守途次祠下追计前事已二十三 》 —— [ 唐 ] 權德輿
- 《 送李處士歸弋陽山居 》 —— [ 唐 ] 權德輿
- 《 和職方殷郎中留滯江漢初至南宮呈諸公並見寄 》 —— [ 唐 ] 權德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