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住宿。
- 天竺寺:位於中國杭州西湖西南的一座古寺。
- 羅源:地名,位於今福建省。
- 黃昏:傍晚。
- 投:投宿。
- 深院:深邃的院落。
- 水砌:水邊的臺階。
- 長杉:高大的杉樹。
- 風廊:有風的走廊。
- 敗葉:枯萎的葉子。
- 別偈:告別的詩句。
- 王事:指公務。
- 速歸程:迅速返回的行程。
- 迢遰(tiáo dì):遙遠。
- 輕輿:輕便的車。
- 候曉行:等待天亮出發。
翻譯
黃昏時分,我投宿在古老的天竺寺,寺院深處有一盞燈火明亮。 水邊的臺階旁,排列着高大的杉樹,風吹過走廊,枯葉發出沙沙聲。 山中的雲似乎在留戀告別的詩句,但公務催促我迅速踏上歸途。 羅源的路途遙遠,我乘坐輕便的車,等待天亮便出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黃昏時分投宿於天竺寺,感受到寺院的寧靜與自然的和諧。詩中通過「深院一燈明」、「水砌長杉列」、「風廊敗葉鳴」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靜謐而略帶淒涼的夜景。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因公務不得不匆匆離去的無奈,以及對即將開始的旅程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責任的承擔。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