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詩偈:詩歌的一種形式,常用於表達禪理或佛教思想。
- 朗:明亮。
- 涌出:涌現,出現。
- 無礙智:佛教術語,指沒有障礙的智慧。
- 梵語:古印度的標準語言,佛教經典多用梵語寫成。
- 波羅蜜:梵語「Paramita」的音譯,意爲「到彼岸」,佛教中指達到解脫的六種修行方法。
- 唐家:指中國,唐朝時期。
- 無量義: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深奧意義。
- 無相:佛教術語,指超越形相的真理。
- 離:遠離,超脫。
- 無上道:至高無上的修行道路,指佛教的修行。
- 利他:利益他人。
- 自利:自我利益。
- 入理行:按照道理行事。
- 不動:心境不動搖。
- 如地:像大地一樣穩固。
- 緣事:因緣所生之事。
- 區區:瑣碎,微不足道。
翻譯
圓鏡明亮如同太陽,涌現出無障礙的智慧。 梵語中的「波羅蜜」,在中國有着無法言喻的深奧意義。 說者講述的是超越形相的真理,離者超脫了文字的束縛。 只講述至高無上的修行道路,既利益他人也自我利益。 若能按道理行事,心境不動搖如大地般穩固。 因緣所生之事常顯瑣碎,不如舒展腳睡個好覺。
賞析
這首詩偈通過比喻和直白的語言,表達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理念。詩中「圓鏡朗如日」形象地描繪了智慧的明亮和清晰,而「無礙智」則強調了智慧的無障礙性。詩的後半部分強調了修行的真諦,即通過無上的修行道路,既能利益他人也能自我利益,體現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最後,詩人以一種超脫的態度看待世俗的瑣事,提出了一種寧靜安詳的生活態度。整體上,這首詩偈簡潔而深刻,體現了佛教哲學的精髓。